星期日, 十月 07, 2007

抓虾-与通胀赛跑

    你好!
你的朋友"米波"(meeboo@gmail.com)从抓虾网(http://www.zhuaxia.com/)给你推荐了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与通胀赛跑


    


"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紧缩最大的危害就是生产力萎缩"---凯恩斯

经济发展的规律:萧条----复苏----繁荣---崩溃。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周而复。中国在20世纪以前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式经济发展模式,产品的流通性比较差,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的流动,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制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是导致一国经济发生崩溃的导火索,而崩溃的推动力量就是战争,战争往往将国家拖入萧条状态,在经历大规模的资源和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股新生力量来将国家经济从萧条带往复苏至繁荣,由于财富的不能有效的流通,到一定的时候就再次发生崩溃。之后萧条----复苏----繁荣---崩溃这样一个循环再次开始,人类的进化是越来越聪明,这样大的循环时间周期也越来越长。中国自1840年的崩溃开始,一直到1949年中国进入了新的统一局面,结束了整个萧条的局面,中国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百余年的战乱让中国千疮百孔,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遭受外来力量的欺压凌辱,无数的善良的中国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49年是中国的划时代的革命变化,中国结束了长打百年的萧条,开始走入复苏之路,中国人是勤劳聪明的,在不到60年的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已经可以在历史的舞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苏之路,中国也付出了不少惨痛的代价,也交了不少学费。五十年代的盲目乐观"赶英超美"让中国再次进入了短期的萧条;没有较好的权力约束机制让中国再次进入了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中国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牺牲了大量后代所需的资源。虽然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犯着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都没有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从1980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连续28年保持9%的GDP的复合增长,从2001年开始我们的GDP保持10%的复合增长。随着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掌舵人越来越高的操控水平,人民的辛勤工作,我们的国家在不远的将来进入全面繁荣期将不是梦想。

随着中国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国走市场经济之路。20世纪90年邓小平主席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打开了大门。中国走市场经济就必然要学习美国的经验。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在于这个国家的诞生之时是全新的,这个移民之国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优势,回避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是建立了一个可以长存的机制—民主选举制度,用中国话来讲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两党的轮流执政,起到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再次就是包容,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才,比如爱因斯坦,还有在美国的科学界1/2是华裔都是最好的例证。最后就是建立公平的游戏规则,提高违法成本,加大道德约束力。正是有了这些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才促使美国的经济长期保持旺盛的竞争力。美国在近代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大的经济衰退,比如1929-1934年,1963-1965年,1973-1977年,1986年-1988年,2001年的911,再到2007年次级债危机,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危机时间越来越短,危机的破坏力越来越小。这主要是美国政府不断的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不断的完善游戏规则,尽可能的制造公平的游戏机会,不断的预防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2007年的次级债危机的发生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的高超的调控危机的水平。

中国现在还不能说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政府还在不断的行政干预和调控市场,虽然不断的造成一些不公平现象,但这样做可以控制经济出现较大的经济危机发生。从长远来讲,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行政干预导致市场产生很多缺陷和不公平,出现更大的危机,我们相信通过试错的方式比直接的危机破裂伤害小。发生在资本市场的"国有股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反复总结方案,在2006年圆满解决;发生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政府通过试错,意识到房价上涨的根源在于政府本身,开始纠正自身犯下的错误,200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就明确指出了,解决中低层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要求"人人有房住",纠正以往政府要求的"人人有住房"的错误指导思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相互交替出现的。当经济进入衰退中后期和复苏初期,往往会发生通货紧缩;经济进入复苏中后期以及繁荣期会出现温和的通货膨胀;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之时,便是经济崩溃的前兆,经济崩溃和衰退初期,通货膨胀会出现疯狂表现。随着危机出现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通货紧缩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相对应的通货膨胀时间越来越长。

通货膨胀的产生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现行的支付体制的缺陷所决定。中国从1949年进入大的复苏周期后,在复苏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快速发展后,由于经济的底子过于薄弱,中国在1959年—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65-1978年中国长达十三年的混乱再次将中国前几十年积累的底子摧毁的一干二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第一轮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计划经济初步向市场转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当要转向恶性通胀之时,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过热的经济进行降温,中国的第一次市场经济被强行硬着陆,带来的结果就是海南长达十年以上的经济萧条。现代的支付体系是假设产品的交换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以方便携带的纸币替代不便携带的硬通货。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有大量的纸币又没有充分流动,因此,各国政府为了支付,于是不断的开动印钞机印制纸币,当经济快速运行或出现问题之时,纸币的供应量会大量从印刷厂出现,这些钞票并没有产生任何产品,但是它确实可以交换其他的产品,于是整个经济体系就不断的膨胀。

中国从1978年开始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调控,牺牲了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确保了整个中国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1955-1979年中国由于政策导向鼓励生育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中国多诞生了四亿人口,1965—1979年中绝对多数的人都接受了中专以及大学的教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些生产力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高素质低廉的知识型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GDP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如此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快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的人口增长将于2016年达到最高峰,2025年达到平衡点。高素质的劳动力在未来十年十五年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决定了中国的企业继续保持旺盛的竞争力。中国目前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是美国人口的四倍还多。旺盛的生产力也决定了中国将会有旺盛的需求。

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增长都是依靠低廉的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推动,中国的消费能力还没有上升的时候,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当中国的需求开始上升时,廉价的生态资源发生了改变,各类矿产资源由于中国需求而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矿产资源在向中国转移,这些资源进入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流向世界各地,中国于是成为了全球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中国的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让这些重型污染企业进入中国,不断大量消耗中国以及全球的不可再生资源还在不断的污染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国本可以大幅提高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降低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可是由于行政体系的效率迟缓导致中国的经济出现了短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向中国施压,中国在2005年7月21日放弃了和美圆的固定利率结构,人民币开始走向了对外升值之路;由于央行为了银行业的利益没有及时加息和收缩银根导致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呈现了加剧上升态势,在2007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升之时将中国民众的恐慌心理激发,导致了恶性通胀的进一步快速上升,也导致国家不能够提升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来抑制高通胀(如果在民众恐慌之时再度采取这些措施将会导致民众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整个国家经济将出现崩溃)。

民众的生活资料需求分为必需品消费和非必需品消费,食品和住房为我们最重要的必须品,而我们国家的统计局恰恰没有把住房和大宗商品纳入到统计范围,把许多民众不需要的非必需品的消费纳入到统计范围,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国家的CPI指数严重失衡。我们以我们的必需品----食用油作为CPI的实际涨幅:以下是某大型超市近五年食用油的价格变动。

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5升  03年进价38.00 ----- 04年进价45.00 -----05年进价45.00 ----06年进价41.25 -----07年5月进价48.5 -----07年9月进价56.00 ; 福临门高烹油5升    03年进价31.80 ------ 04年进价39.50 -----05年进价33.75 -----06年进价31.25 -----07年5月进价42.00------9月进价46.50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五年来食用油的价格平均每年保持保持近10%的增长;我们的CPI指数却一直在3%上下波动。 必需品是民众的心理衡量标准,也是民众衡量利率高低的标准。银行利率在07年之前一年期只有2.52%,如此低的利率必然导致民众资金选择更高的投资渠道.(截止2007年9月,一年期固定利息也只有3.87%)

通货膨胀的快速上升,让只习惯存银行的中国的普通民众意识到必须选择能够保值增值的实物资产.由于像矿产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脉关系,这类资产只适合少数人群;商品房由于规划、建设都由专业的开发商完成,普通民众只需要选地段和实物就可以了,于是商品房成为了中国老百姓首选的投资品种,中国的人口因素、城市化推动了住宅的刚性需求,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商品房从局部开始慢慢演化成了全国性的投资投机热潮;其他的实物资产比如烟、酒、贵重金属由于不适合大量的储存,投资这些实物的民众人数不多;古董、艺术品的投资要求金额大、专业性强,选择这些投资的民众较少;公众上市公司的股权由于数量众多,参与的门槛比较低,在连续的熊市之后,随着牛市的到来,赚钱效应给众多的民众带来好的投资渠道。

经过两年多的上涨,实物资产的价格和股权的价格都有不小的升幅,后期如何选择,如何跑嬴通货膨胀呢?在这几年选择房子、矿产、艺术品、股权或者其他实物资产都跑赢了通货膨胀,但是在未来要继续跑赢通货膨胀而且可以不断投资的就只有优秀企业的股权了。

任何实物资产的价格都有天花板,而且不具备持续性的大规模的投资。生产这些实物资产的企业的股权由于可以不断的产能进行扩张而获得持续超越通货膨胀的投资回报。在中国目前,优秀的企业保持30-50%年复合增长很容易,而且这样的高速增长可以保持5-10年,投资这样的企业的股权,我们在和通货膨胀的赛跑中就可以获得胜利,并且可以长期获得不俗的回报。我们有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中国在未来将进入繁荣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我们唯一要做好的就是挑选未来能够和祖国共同繁荣的优秀企业,并且长期成为这些优秀企业的股东。

                                                   翟敬勇

                                             2007-09-3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